近日,住建部、國家發改委印發了《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提出要控制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量增長,切實做好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工作,以滿足人民群眾對低碳美好生活的熱切需求。值得照明業界關注的是,《方案》多次提及綠色照明建設相關的行動要點。同時,與《方案》相關照明管理與實施條例遙相呼應的是,全國多地已將城鄉低碳照明目標付諸實際行動。
一、打造合理城市照明格局,建立照明能效監管體系
《方案》在提高基礎設施運行效率中提出,要推進城市綠色照明,加強城市照明規劃、設計、建設運營全過程管理,控制過度亮化和光污染,努力實現到2030年LED等高效節能燈具使用占比超過80%、30%以上城市建成照明數字化系統的目標。
在《方案》相關城市照明綠色建設目標提出的大背景下,全國多地已制定了城市照明用能管控計劃,不少城市已在實踐中收獲建設成果。
今年4月,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了《廣州市城市照明專項規劃(2021—2035)》,明確了非節假日不開啟不必要景觀照明項目、持續完善城市照明智慧化管控平臺的同時,制定了加強精細化管理、進一步提升照明設施亮燈率及完好率、全面推進照明設施節能改造、在城市照明的低碳和降碳方面取得初步進展的近期目標,并提出了持續深化城市照明低碳和降碳改革來平衡城市與自然的發展關系的中期目標以及通過塑造照明綠色低碳標桿來助力構建世界級夜間旅游目的地的遠期目標。
今年2月,湖南株洲市出臺的《株洲市城市照明專項規劃(2020—2035年)》更劃分了一級照明、二級照明、三級照明、四級照明和特殊照明五個級別的色溫、亮度、照度、眩光等照明指標控制,讓“微亮化”精細化地落到實處,同時劃定“暗夜保護區”來控制光污染,并提出了要引入城市照明智慧監控平臺、多功能智慧燈桿來實現照明能耗的綠色調節。
今年3月,浙江嘉興海寧市對外透露,該市自2021年8月實施縣道及以上公路路燈智能化節能改造以來,全市交通照明領域共節省電力426.515萬度,相當于減少使用標準煤1706噸。該市改造后的路燈納入智慧照明綜合管理平臺后,全年智慧照明平臺可節約電量809.37萬千瓦時,節約電費約563.64萬元,節電率達69.12%。
今年5月,武漢市江夏區對外公布稱,該區城市景觀照明綜合智能控制平臺自2020年投用以來,通過新型物聯網、云計算和4G/5G通信等數字化技術,不僅提升了當地居民夜間出行的道路光環境,還實現了50%以上的照明節能效果,更讓亮化管理工作開展更為精準、便捷、高效,為新型智慧城市的綠色建設與發展發揮良好基礎支撐作用。
二、提升設備能效,控制建筑照明用能
《方案》在提高綠色低碳建筑水平方面提到,推進公共建筑能耗監測和統計分析,逐步實施能耗限額管理的同時,加強照明用能設備的運行調適,以提升設備能效,努力實現到2030年實現公共建筑機電系統的總體能效在現有水平上提升10%的目標。
該目標提出之前,全國各地已全面開展節約建筑照明用能的大行動。
2021年7月,廣西南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有序用電保障生活生產正常秩序的有關通知,要求全市轄區內商場、超市、酒店、賓館、寫字樓、機場、地鐵站、火車站、汽車站等主要建筑與公共場所的照明設備減半使用,并提倡城市居民建筑盡量使用節能燈具且養成隨手關燈的生活習慣。
2021年11月,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等11部門聯合印發了《北京市進一步強化節能實施方案》,要求黨政機關、國有企業、學校等事業單位不僅要停止建筑外景照明,還要優化辦公場所內部辦公區門廳、走廊、衛生間、電梯間等不同區域照明方案,充分利用自然光,加強感應控制,杜絕“白晝燈”,并在會議結束及下班時隨手關燈,杜絕“長明燈”。
今年3月,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在印發的《關于加強廣東省全社會節約用電管理的通知》中也提到,全省各級公共機構要合理使用照明燈具,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明,減少人工照明,還要適當減少照明燈具數量和功率,優先選用更高效的節能燈具,更要養成隨手關燈的好習慣,人走關燈,杜絕長明燈。
三、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挖掘鄉村照明綠色潛力
《方案》在推進綠色低碳農房建設中提到,推廣使用高能效照明設施設備,以提升農房綠色低碳設計建造水平與能效水平。《方案》還提到要推廣應用可再生能源,大力推動太陽能光伏系統在農村基礎設施的落地,以實現照明用能電氣化。
與《方案》中相關鄉村綠色照明建設要點相關聯的是,鄉村照明的低碳建設早已在全國廣大農村熱火朝天地開展。
2021年1月,由鴻寶科技提供的近4000盞新裝太陽能路燈在廣東潮州饒平縣部分鄉鎮縣管公路完成安裝。這些新裝的太陽能路燈不僅在白天將太陽光能轉化為電能,供亮燈用電所需,還能智能調節亮燈時間:當日落后或風雨天氣照度達不到燈具所需要求時,就會自動開燈;當照度滿足白天亮度要求時,就會自動關燈,滿足當地照明管理部門按需用電的目的。
2021年12月,高效節能的物聯網智慧路燈在湖南懷化鶴城區河西街道花背村實現換裝,不僅利用微光充電技術解決了陰雨、大霧等環境天氣帶來的光照不強、充電不夠的問題,還在同照度下與普通LED路燈相比,耗能節約一半,從而節省了全村的用電開支。
2020年12月,一批自發光太陽能路面燈在湖南懷化溆浦、靖州、沅陵等縣的部分農村公路上完成安裝。這些小微型燈具不僅能通過智能太陽能模塊、自發光模塊以及反光燈珠模塊對太陽能進行聯合轉化利用,有效保證夜間持續釋放可見光源,在道路兩側起到引路指路和標示照明的作用,還融入了5G、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對發光時間、使用壽命等都有嚴格的技術標準控制,實現按需照明目的的同時,可功能性替代路燈,創新了鄉村道路低碳照明方式。
此外,隨著“風光互補”、“光伏發電”、“光傳感”等綠色用能模式的推廣,更多鄉村低碳照明新模式將逐漸在國內農村經濟建設中暫露頭角,賦能國計民生。
在國家碳中和、碳達峰戰略全面開展的時代背景下,《方案》的出臺,讓國內各類高新照明科技有了明確的應用落地方向,也為全國照明產業的創新發展開辟了市場渠道,持續點亮大國崛起之光。